聆听居民需求。任峰摄
在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红糟房社区红正街,一排排老旧楼房静静伫立,这里的居民曾为取快递而发愁。如今,一组智能快递柜的出现,让这个老小区焕发出新的活力,也成为红糟房社区“五心院坝”党建品牌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。
红正街85号至107号是典型的老旧小区,居住着许多行动不便的老年人。过去,快递员习惯将包裹堆放在85号门口的空地上,久而久之便形成临时代收点。由于无人看管,错拿、遗失现象时有发生。
但这事,各方都有苦衷。居民抱怨每天取快递就像一场“长途跋涉”,快递员同样委屈,时间紧任务重,挨家挨户送根本不现实。这看似简单的“最后一百米”,成了横在居民便利生活前的一道鸿沟。
事情的转机来自社区党建品牌“五心院坝”所凝聚的治理力量。
社区在职党员胡东是沙坪坝区中通快递负责人,在日常工作中,他敏锐察觉到快递员的无奈和居民的困扰,主动向社区党委反映问题,将快递末端困境摆上“五心院坝”的议事桌。
展开剩余44%随后,红正街92号的热心居民李祖容组织楼栋长、邻居们多次召开“院坝会”。社区也创新工作方法,把“办公桌”搬到院坝里,在“五心院坝”现场“支摊设点”,零距离倾听诉求,通过网格化的精细摸排,社区最终将问题精准定位在“92号至107号居民取件距离过远”这个核心堵点上。
在充分听取需求的基础上,社区党委迅速行动,链接辖区资源,组织快递公司、丰巢快递柜公司负责人现场勘查。经过多方协商,最终在92号院坝的核心位置安装了一组智能快递柜。
如今,快递员扫码即可安全投件,居民凭码随时取件,错拿、遗失问题迎刃而解,李祖容更是主动承担起快递柜的日常维护工作,而快递公司也加强了对快递员的规范培训。
“搭建‘初心、细心、热心、暖心、安心’的服务平台,组成服务阵地网格,每个院坝的服务、人员辐射周边网格院坝,联结社区、网格两级平台。”红糟房社区党委书记任琰表示,“五心院坝”党建品牌以“小院坝”撬动“大治理”,通过激发在职党员的专业力量和社区带头人的邻里情怀,将群众的“问题清单”转化为“幸福清单”。(谭纡娟)
发布于:北京市